《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政策解读
来源: 服务业办 发布时间:2023-06-09 20:05 累计次数: 字体:[ ]

  为高水平奋力建设南通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,提高园区服务经济发展水平,近日,园区管委会印发了《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主要阐明了“十四五”时期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、发展目标、重点产业、空间布局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,对“十四五”期间园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统安排和方向指引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锚定“跨江融合发展当先锋、全省合作园区争第一”目标,坚定扛起“高水平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”时代使命,坚持创新驱动、融合联动、开放带动,瞄准规模化、高端化、集群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数字化发展方向,以重大项目为牵引,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,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,把园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“新地标”,为南通勇当全省“争当表率、争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排头兵作出园区贡献。

二、基本原则

坚持创新驱动,推进数智变革。加快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服务经济,以数字化整体转型推动园区品质提升,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内核的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。

坚持高端引领,涵养服务生态。加大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,推动形成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“满天星斗”、龙头企业“皓月当空”的生态体系。

坚持双轮并驱,服务实体经济。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,推动制造业由“生产+制造”向“服务+制造”转型升级,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向渗透和深度融合。

坚持产城融合,激发要素活力。秉承服务营城理念,打造“软”“硬”兼优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及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和人文环境。

坚持开放协同,加强合作共享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,学习借鉴上海、苏州、无锡等城市的品牌园区服务业发展理念和实施路径,打造现代服务业跨江融合发展新高地。

三、发展目标

产业规模实现跃升。服务业总量占比继续扩大,服务业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。到2025年,园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,年均增长30%左右;服务业投资额达68.8亿元,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5%以上。

产业质态持续优化。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,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能力明显增强。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,服务业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。

创新实力全面突破。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、业态创新、模式创新和品牌创新取得新突破,数字技术的新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,建设若干服务创新发展的平台载体。

产业环境显著提升。推动服务业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、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,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力、辐射力、集聚度进一步增强。高水平开放合作取得突破,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。

四、产业导向

围绕服务园区“两主一新”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,聚焦提升人民生活获得感、幸福感和满意度,加快构建“4+3”现代服务业体系。

1.做强四大生产性服务业

(1)信息与软件服务。鼓励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业模式、业务流程、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上创新创业,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、工业互联网、软件开发等服务,促进企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。

(2)科技创新服务。培育研发设计、创新孵化、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业态,优化提升科技服务载体平台,持续壮大科技服务主体,加快形成长三角北翼高能级创新地标。

(3)能源服务。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,推动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。着力提升园区能源利用管理水平,引导创建零碳园区。

(4)商务服务。提升人力资源、金融服务、法务税务、会计审计、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水平,加快推动高端商务服务业聚集发展。

2.做优三大生活性服务业

(1)现代商贸。优化布局新商业综合体,提升消费能级和品质。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品牌,激发消费需求和活力。构建便捷高效物流体系,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。

(2)文化旅游。以南通苏通长江生态文化园开发建设为重点,以优质项目集聚人气、以绿色生态留住人气,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。

(3)城市服务。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导向,完善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切实提高居民在园区工作、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。

五、空间布局

按照“北居、中核、南融、东西两翼”总体空间布局,优化构建“一核引领、轴带支撑、两翼并进、三区联动”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。

1.一核引领。推动“中核”成为知识密集、业态完善、功能完备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综合服务核心。

2.轴带支撑。南北向打造江海活力中轴,东西向打造新洪港生态带。

3.两翼并进。东、西翼产业片区分别围绕本片区主导发展的制造业,打造以智能制造研发、信息化应用及创新为主要功能的产业基地。

4.三区联动。特色文旅片区打造成为具有文旅游赏、休闲观光功能的魅力滨江门户;综合服务片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国际生态社区;宜居活力片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、活力多元的城市宜居组团典范。

图片2.png



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

六、重点任务

1.载体能级提升计划。完善现代服务业载体平台,增强要素吸附力、产业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。坚持内外资并举,精心谋划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、市场前景好的重大产业投资项目。紧盯在建服务业重大项目,健全项目闭环式推进机制。

2.企业梯队成长计划。瞄准国际国内和民营500强企业、行业龙头企业、上市公司、大型国企央企等,不断强化领军型龙头企业招商工作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培育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型企业。扶持成长型小微企业成长为“专精特新”“单打冠军”“瞪羚”企业等。

3.服务制造融合计划。加快培育集战略咨询、管理优化、法律服务、信息服务、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、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,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、高端化发展。助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、新兴业态培育、商业模式创新,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。

4.提质增效推进计划。加快国内外标准接轨,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行业标准制定和活动。支持企业争创服务驰名商标、江苏服务名牌、中华老字号,支持行业协会、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品牌培育工作。支持数字经济、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、体验经济等新业态发展,鼓励企业开展沉浸式服务、无人服务、定制服务等,拓展数字经济创新应用场景。

5.开放协同突破计划。深度融入苏南方面,对标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、无差别的城市服务,主动对接苏州、无锡等苏南城市的公共服务优质资源,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。全面对接上海方面,主动接轨上海品牌园区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,谋划设立科研和人才飞地、离地孵化招商平台。对外开放合作方面,引导外资品牌咨询服务公司、物流配送公司等入驻,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,打造国家级中新、中奥合作平台,策划在园区举办服务贸易相关的国际会议、论坛等。

6.产城深度融合计划。配套“邻里中心”,“一站式”解决产业工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,加速产业工人集聚。适度布局国际化街区和国际创新社区,因地制宜打造类海外生活环境,吸引外籍人才落户。加速推进“苏锡通智慧园区”建设,以触手可及的智能应用服务丰富居民的数字生活。

七、保障措施

1.加强组织领导。成立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,整合协调服务业领域工作。落实工作责任制,建立规划实施的督查制度,提高服务业精准化管理水平。

2.完善政策扶持。重点围绕服务业资金和土地等要素供给、企业培育、人才引育、行业监管等方面,建立健全园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。

3.强化要素保障。注重服务业重特大项目人才、资金、用地保障。

4.优化营商环境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坚持“鼓励创新、包容审慎”原则,探索适用于新业态的监管方式。

5.强化监测考核。完善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的动态监测、预警、预测、形势分析、统计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。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。健全现代服务业考核评价体系。

原文链接:关于印发《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的通知